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社会土壤。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同时,开始关注流行于欧美、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他们成为了最早一批译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中国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始传播的主力军。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习近平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习近平
1896年时的孙中山。孙中山在1896年“伦敦蒙难事件”后,常到大英博物馆读书,接触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对其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宋庆龄曾回忆道:“他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也听到了关于列宁和俄国革命活动的消息。早在那个时候,社会主义就对他发生了吸引力。他敦促留学生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并阅读当时的社会主义书刊。”
孙中山撰写的《民报<发刊词>》。他指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万国公报》第121、124期
1899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上海广学会创办的《万国公报》第121、124期翻译刊登《大同学》一文,其中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资本论》的相关内容。
马克思的早期译名:马客偲、麦喀士、马陆科斯、马可斯、马克思等。
恩格斯的早期译名:恩格思、嫣及尔、英盖尔、恩及尔斯、昂格士、昂格斯等。
李提摩太。他出生于英国南威尔斯,英国浸礼会传教士,于1870年来到中国,最初在山东、东北一带,后到山西太原传教,在中国翻译了很多书籍,同时是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今山西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译书汇编》。《译书汇编》是留日学生最早创办的刊物,介绍了相当多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受到国内外青年和学生的青睐。
《近世政治史》。1901年《译书汇编》连载了日本学者有贺长雄的《近世政治史》一文,文中将西方反对资本主义压制、倡导贫富均衡的学说称为“社会主义”。
《近世社会主义》。该书是首次介绍《资本论》的译著,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认为“其学理具于其《资本论》。大耸动于学界,为社会主义定立确固不拔之学说,为一代之伟人”。
梁启超。他是第一位在著述中提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
《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1902年9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号上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对马克思作了简要介绍,称之为“社会主义之泰斗”。
《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1903年2月15日,马君武在《译书汇编》第2卷第1期上发表一文,译介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并在文章最后列举了包括《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在内的多部马克思主义著作。这是中文报刊上第一次出现马克思著作的书目。
马君武。他是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政治活动家。
《近世界六十名人》。1907年,世界社出版的《近世界六十名人》,刊登了马克思的肖像,这是马克思的形象在中国的第一次出现。文中还介绍了《资本论》。
《社会主义商榷》。1906年6月,宋教仁译自日本《社会主义研究》的《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在《民报》发表。
宋教仁。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
《社会主义史大纲》。1906年《民报》第7、9两期,廖仲恺翻译的《社会主义史大纲》和《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民报》刊发。
廖仲恺。他是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朱执信。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被毛泽东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拓荒者”。
《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1906年,朱执信于《民报》第五号,发表《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撰写《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在《民报》上连续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翻译《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和《共产党宣言》以及《资本论》部分内容。
1912年,中国社会党绍兴支部在上海创办的《新世界》杂志第二期刊载了蛰申译述、煮尘重治写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尔克(即马克思,作者注)之学说》一文,文中特别介绍了《资本论》有关内容,章节名为“资本论之概略”。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该文分为上、下两篇,分别载于《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和第六卷第六号,下篇着重介绍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他把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归结为两个要点,“余工余值说”和“资本集中说”。
渊泉的《马克思之奋斗生涯》。该文认为《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文中提到:“马氏之著作生涯,即献身著述之生涯,而著述中以《资本论》为不朽名著。故吾介绍马氏著作《资本论》之历史。”作者对马克思在穷困潦倒之时抱病写作《资本论》的艰辛过程深为感动。
《马克思<资本论>解说》。1919年《建设》刊登考茨基的《马克思<资本论>解说》,该书于1920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到1922年共出过四版。
《马格斯<资本论>入门》。919年9月,社会主义研究出版了李汉俊根据日文转译的《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一书。该著作是当时重要的《资本论》启蒙书,对传播《资本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克斯主义》。1919年,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发文介绍西方各流派的哲学和社会学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篇长文是《马克斯主义》,指出“自马克斯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际上皆顿失光辉。所著《资本论》一书劳动者奉为经典”。
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蔡元培为该书撰写了序言“社会主义史序”,他指出“西洋的社会主义”“二十年前,才输入中国”。该书依次介绍了《自哲理上所见之贫困》(即《哲学的贫困》)、《共产主义宣言》(即《共产党宣言》)、《英国劳动社会之状况》(即《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经济学之评论》(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的产生过程及主要内容。
《马克思经济学说》。1920年9月,《马克思经济学说》出版发行,它抽取《资本论》精华进行了通俗解读,有助于甚至替代《资本论》的阅读。
《社会进化的铁则》。1929年10月,由千香翻译的《社会进化的铁则》在上海启智书局出版,该书摘译《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部分内容。
邹韬奋编译的《读书偶译》。1937年6月,邹韬奋编译的《读书偶译》由韬奋出版社出版,该书收有《唯物辨证法》一文,即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跋》,此后多次重印。
《马·恩论中国》。1938年3月,方乃宜译、中国出版社出版的《马·恩论中国》一书,刊载的“古代东方底特点”和“世界商业与对话政策”两篇文章,摘译《资本论》有关内容。
《政治经济学论丛》。《政治经济学论丛》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延安马列学院的教员王学文、何锡麟、王石巍等人合译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39年3月延安解放社出版,含《马克思底<资本论>》(即《卡·马克思<资本>第一卷书评——为<民主周刊>作》)、《节录<资本论>第二卷序言》(即《资本论》第二卷序言摘译、《资本据阿德积蓄之历史的倾向》(即《资本论》第1卷第24章第7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郭沫若。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制订了翻译《资本论》的“五年计划”。有人用日本学者高畠素之因翻译《资本论》而抱病身亡的例子劝郭沫若放弃,但他说:“如果能为译完《资本论》而死,要算是一种光荣的死。”图为郭沫若1918年摄于日本。
《政治经济学批判》。郭沫若早年留学日本,很早就抱定了全文翻译《资本论》的决心。1926年10月,郭沫若与商务印书馆商榷此事,但印书馆不敢承担出版《资本论》的责任。尽管郭沫若未能实现自己的计划,但这并没有改变他追求真理的决心和研究《资本论》的热情。1927年,郭沫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翻译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
王茂荫。1936年10月,郭沫若撰写了《<资本论>中的王茂荫》,为理解和翻译《资本论》的有关内容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