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
-
-
-
-
-
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特征及理论演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
自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并非始终如一、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在曲折中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 本文考察了“社会主义冶一词的语用情况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指称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概括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他们后期提出的新见解,以及列宁的理论突破与演进。 在经济文化落后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里,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之后,应该按什么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 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冶,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详情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
2016年5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 ,2022年5月17日管理世界杂志社组织召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研讨会(笔谈)。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 26 位知名经济学家参加研讨。现将有关文章刊登如下 ,以飨读者。
详情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系统回顾了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科学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是一篇充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纲领性文献。本刊特邀黄群慧、平新乔、李实、洪永淼四位经济学家就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有关经济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进行深入阐释,以推动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和研究。
详情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主题文章
新近出版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准确、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得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以平实精练的语言、严谨科学的结构、生动朴实的文风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原创性贡献,是我们系统学习、准确理解、深入研究和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 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本文仅就其中“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谈点认识和体会。
详情 -
推进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现实基础及实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中国也跨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基于这一背景,进一步厘清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基础和约束条件,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基本规定性,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实际提出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应予回答的现实课题。
详情 -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 上)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本次大会提出,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会同时提出, 从现在起,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本刊特邀请国内部分经济学家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撰写笔谈文章, 分两期发表, 以飨读者。
详情 -
从当前世界变局看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想的重要意义
2020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想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 这一中国经济新发展战略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将对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什么样的长远影响? 如何进一步完善、丰富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想的内涵,形成一个具有深厚学理基础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体系,用以指导中国经济建设与经济全球化实践,这是当今中国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使命。 本文将基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阐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加快推动建设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详情 -
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 用现代方法研究中国问题, 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自习近平总书记 2015 年底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后, 中国经济学界便掀起了一股讨论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热潮。本文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及其与西方现代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详情 -
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再认识———从列宁到邓小平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实质上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同时, 它又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 已在这方面作了大胆探索。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上回归到列宁的逻辑起点, 并沿着相似的路径进发, 既继承后者的思想, 又大大超越后者。这些超越, 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也体现在实践层面。在改革开放 40 周年之际, 对列宁和邓小平相关实践与理论探索所形成的思想发展逻辑进行回顾和梳理, 重新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详情 -
习近平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及其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南。本文首先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定义、内涵及价值意蕴作了梳理,进而围绕三者的辩证关系、理论标志和实践功用进行学理性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循环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详情 -
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 2021 年 11 月 8 日至11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为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会议精神,《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策划了“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 邀请经济学领域 6 位知名学者选择不同的视角,畅谈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以飨读者。
详情 -
《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为何诞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在中国,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绕不开一个关键的人物,那就是《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主要译者、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学校大夏大学的校友郭大力先生。
详情